最近上課聽到mp3的製作原理
根據老師的說法
是利用耳朵的屏蔽效應,當聲音大聲的時候,人聽不到的小聲音給去掉
讓我聯想到幾場看過的live
不知道跟這是不是有相通點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場國外樂團的演唱會= ="
其實我也聽過暖場團的音樂,不過到了現場卻幾乎聽不太到甚麼吉他聲
很轟的鼓聲之外,還有貝斯彈片的聲音
但是換上那場外國團,不管主唱跟吉他,聲音細節都很俐落的表現出來,每個樂器都聽得相當清楚
這時候台下是在抱怨pa有問題,不過我想是不是跟耳朵的屏蔽有關係??
是吉他沒有避開鼓跟貝斯的頻率嘛??
本身聽台灣的地下樂團場,遇到金屬團其實蠻常有這問題
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樂手跟pa應該注意甚麼??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Re: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有經驗的樂手在調Tone時知道如何讓樂手彼此的頻率不被互相掩蓋
現場的音色除了頻率,還有Pan跟Phase的問題
但這不見得因為鼓或Bass大聲蓋掉吉他
常常吉他音量已經破表了,但是卻剛好被其他樂器的泛音吃掉
現場的音色除了頻率,還有Pan跟Phase的問題
但這不見得因為鼓或Bass大聲蓋掉吉他
常常吉他音量已經破表了,但是卻剛好被其他樂器的泛音吃掉
Paul Fang
--真心對待每個人,認真做好每件事--
--真心對待每個人,認真做好每件事--
Re: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所以還是需要靠經驗自己調整嘛??
因為我平常看到的狀況是
內場的人聽得一清二楚
外場的人就覺得很轟或是聽不到吉他聲
我有看過某些pa有eq頻率分布的rack的就是這種原因嘛?
我覺得這問題其實很常見,但是在一些大型表演或是專業的表演舞台都常常看的到這種情況發生
因為我平常看到的狀況是
內場的人聽得一清二楚
外場的人就覺得很轟或是聽不到吉他聲
我有看過某些pa有eq頻率分布的rack的就是這種原因嘛?
我覺得這問題其實很常見,但是在一些大型表演或是專業的表演舞台都常常看的到這種情況發生
Re: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內場是聽Stage Monitor
外場是House speaker本來就不同
PA的parametric EQ多是修正House/Stage speaker的sound
兼處理回授等問題
這應該找安得森老師來回答
外場是House speaker本來就不同
PA的parametric EQ多是修正House/Stage speaker的sound
兼處理回授等問題
這應該找安得森老師來回答

Paul Fang
--真心對待每個人,認真做好每件事--
--真心對待每個人,認真做好每件事--
Re: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屍體= = wrote:最近上課聽到mp3的製作原理
根據老師的說法
是利用耳朵的屏蔽效應,當聲音大聲的時候,人聽不到的小聲音給去掉
讓我聯想到幾場看過的live
不知道跟這是不是有相通點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場國外樂團的演唱會= ="
其實我也聽過暖場團的音樂,不過到了現場卻幾乎聽不太到甚麼吉他聲
很轟的鼓聲之外,還有貝斯彈片的聲音
但是換上那場外國團,不管主唱跟吉他,聲音細節都很俐落的表現出來,每個樂器都聽得相當清楚
這時候台下是在抱怨pa有問題,不過我想是不是跟耳朵的屏蔽有關係??
是吉他沒有避開鼓跟貝斯的頻率嘛??
本身聽台灣的地下樂團場,遇到金屬團其實蠻常有這問題
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樂手跟pa應該注意甚麼??
如果你單是指吉他聲, 我覺得多數是吉他手的tone over compressed, 特別是那些只使用model amp效果器factory preset的樂手, model amp 效果器通常都over comppressed and over processes, 那些音色很難cut through with rest of the band.
- Dragon_Huang
-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 Posts: 8183
- Joined: Mon Jan 07, 2002 11:52 pm
- Location: Muzik Workshop
- Contact:
Re: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MP3 砍掉的,不是小聲音...是頻率...
人耳不容易聽到的區段頻率被砍掉...
所以不是大小聲的問題..
人耳不容易聽到的區段頻率被砍掉...
所以不是大小聲的問題..
- DIGIDOLL
-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 Posts: 6088
- Joined: Sat Feb 09, 2002 11:43 pm
- Location: Taipei, Taiwan
- Contact:
Re: 有關耳朵的屏蔽效應?
讓我想到很久以前在高雄玩團...
我們那位鼓手每當觀眾變多的時候
就不自覺的敲更用力
我們其他人的樂器音量就會被蓋掉
然後吉他手也開始飆大聲...我彈KB也跟著比照辦理
當然結果就是糊成一團
那時我們都還年輕
現在想想就是沒經驗+沒默契
其實應該不是PA的問題
因為PA不可能針對某團弄得特別好或特別差
某團表現特別好
那是樂手之間的經驗+默契好
玩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表現慾
會希望自己擔當的樂器表現突出
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能夠認清自己在樂團擔任的角色
維持各方面整體的平衡和諧
熟悉自己的樂器特性(音色和效果器)
不愛出風頭搞個人主義
這樣樂團才會成長
PA要注意的就是要清楚各種樂器屬性
不要讓頻率打架
維持整體的平衡和諧
取得最好的音響效果(EQ和空間感處理)
我們那位鼓手每當觀眾變多的時候
就不自覺的敲更用力
我們其他人的樂器音量就會被蓋掉
然後吉他手也開始飆大聲...我彈KB也跟著比照辦理
當然結果就是糊成一團
那時我們都還年輕
現在想想就是沒經驗+沒默契
屍體= = wrote: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場國外樂團的演唱會= ="
其實我也聽過暖場團的音樂,不過到了現場卻幾乎聽不太到甚麼吉他聲
很轟的鼓聲之外,還有貝斯彈片的聲音
但是換上那場外國團,不管主唱跟吉他,聲音細節都很俐落的表現出來,每個樂器都聽得相當清楚
這時候台下是在抱怨pa有問題,不過我想是不是跟耳朵的屏蔽有關係??
是吉他沒有避開鼓跟貝斯的頻率嘛??
本身聽台灣的地下樂團場,遇到金屬團其實蠻常有這問題
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樂手跟pa應該注意甚麼??
其實應該不是PA的問題
因為PA不可能針對某團弄得特別好或特別差
某團表現特別好
那是樂手之間的經驗+默契好
玩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表現慾
會希望自己擔當的樂器表現突出
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能夠認清自己在樂團擔任的角色
維持各方面整體的平衡和諧
熟悉自己的樂器特性(音色和效果器)
不愛出風頭搞個人主義
這樣樂團才會成長
PA要注意的就是要清楚各種樂器屬性
不要讓頻率打架
維持整體的平衡和諧
取得最好的音響效果(EQ和空間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