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本區主要是討論錄音、編曲相關硬體設備,包含合成器、音源機、效果器、訊號處理設備、混音座、監聽喇叭...等錄音設備等技術與經驗交流。

Moderators: sojiro, DIGIDOLL

User avatar
stereosurfer
MidiMall Staff
MidiMall Staff
Posts: 167
Joined: Wed Feb 06, 2002 1:53 am
Location: 花蓮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stereosurfer »

這是一些自己這一陣子的心得,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一些關鍵,所以以下不會去解釋一些太基本的東西,也不會說到太理論的東西,純粹是實用上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在看下去之前,如果有剛開始玩的朋友,幾個前提要請剛入門的朋友先緊緊抓住,絕對不要去背我後面會提到的數據,後面的測驗都很簡單,都可以自己動手驗證。
1.真正的音樂跟測試訊號絕對是兩回事。
2.測試訊號得到的數據跟音樂性的表現幾乎沒有絕對的關係。
3.每種測試或分析方法都有其限制跟盲點。

錄音應該錄多大聲?混音的時候音量應該多大聲?

首先需要知道的
1.音量是怎麼回事?
2.音量表的種類,如何看?
3.如何決定音量?

音量是怎麼回事?簡單講,音量就是試圖用數字來表現人耳所感受到的空氣振動強弱程度,或是試圖用數字來表達電路裡面的能量強弱差距。
為何說是"試圖表達",因為數學都有解析度(精確度)的限制,很多環節都在四捨五入,也就是說很多地方都存在著誤差。特別是面對著人耳這麼一個精細的感官,大多數時候,數字能說的真的太少。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黑眼豆的 Boom Boom Pow 秒數 2:18 在 AKG 240 DF 聽起來 Vocal 比大鼓大聲,在 Beyerdynamic DT-770 Pro 聽起來大鼓比Vocal大聲,這就是音量這個數字沒有辦法告訴你的事。
但是,音量對機器卻有一些絕對的意義,就像我們的耳朵如果在超過100dB SPL的地方待一會兒會耳鳴,超過130dB SPL的聲音可以把我們炸成智障,是一樣的道理,
機器是零件做的,每個零件都有他適當的工作電壓或是電流或是What ever..., 而在我們使用的聲音處理機器上,音量就常常就代表者這些電壓/電流或是能量或是..., 機器上的音量表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機器是不是在它適當的範圍內工作,因為機器不像我們太大聲會摀耳朵。
好,因為是懶人包,所以不多說太艱深的理論,馬上進入懶人的總結,對音樂性的決定,例如混音哪個樂器應該大一點,絕對要多聽多比較,不可單看音量表;對於機器,絕對要要好好了解它的數據(音量)讀法,了解它的適當工作範圍,不然會挫屎,以下有實例,請慢慢看下去。

音量表的種類跟如何讀?
這其實是一個超大超可怕的問題,again,因為是懶人包,所以只說重點:
類比的機器上,有超過一半的機會看到的是VU表,記重點就好,VU或是其他類比的音量表通常反應比較遲鈍,所以通常無法顯示出瞬間很大的音量變化,例如說每次大鼓踩下去的瞬間,音量表可能看起來剛好打到最大,實際上出來的會是已經嚴重失真的聲音。
那麼數位的音量或是電腦裡的音量表呢?他們跟類比的音量表最大的不一樣(實用上的不一樣),第一它的最大就是零,絕對不可超過,超過就失真,有時可能好像聽不出來,也確實有很多母帶製作級的機器很厲害,可以挑戰這個理論上的極限,不過請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因為絕大多數時候,沒聽出來只是設備或是耳力的問題。
第二就是數位的音量很多時候不能用能量的方式來理解,例如說一個大鼓,我們把它的低頻砍掉,一般的想法來說會覺得它的能量變小了,所以在音量表上應該也變小聲了,但是在數位的世界不一定是這樣,挑一段音樂,把它Normalize到 -0.2dB,掛一個 EQ plugin, 120 Hz Low cut 24dB/Octave, 80%的機會它反而peak了,這個時候聽可能還不太聽得出來,但是再經過後面的plugin,失真就會越來越明顯。

那麼如何決定音量呢?
因為是懶人包,所以跳過所有歷史因緣,直接講結果,錄音的時候,類比音量表盡量不超過0,數位音量表不超過-6,混音的時候看情況。怎說?
原因跟實例請見下回分解。
我太累了,睡醒再把這篇寫完。

回來了。
在決定音量的時候,有一些必須很清楚了解的觀念,例如:類比的機器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的規格,0VU=+4dBu, 最大輸出+24dBu(或是+26或+28),也就是說,這台機器的音量表顯示0VU的時候,它的輸出是+4dBu, 也就是說,它還有20dBu的 Headroom,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前所述,VU音量表的反應(也就是它把能量的變化轉換成讀數的方式),其實不是那麼的快速跟精準,所以如果機器的工作的最大極限就設計在0VU,那麼任何一個在音量表上看起來打到0的聲音,實際上都已經超過這機器的極限而讓它嚴重失真了。
我們再看數位音量表,數位音量表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幫助我們避免訊號過大而在AD或是DA的階段失真,我想大家都知道數位的失真結果不會是聲音有點變,而是聲音整個毀了。
假設大家都知道一個既定的規則,就是音量在數位世界的最大極限就是0dBFs,超過就絕對是失真。那麼對照上述最常見的類比機器規格,以常見的類比機器在0VU以上有20dB的Headroom來說,把類比機器的0VU對齊數位的-20dB,那正好類比機器工作範圍的最大極限也是數位機器的最大極限,這樣是不是很方便?
以上,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每一個錄音軟體裡面都會看到一個 Calibration 的欄位,而它的預設值常常是0VU=-20dBFs或是-18dBFs。


實例來說,有機器的大家可以隨手試試,對著麥克風發出一些短促的聲音,調整麥克風前級的Gain,讓麥克風前級的VU表最大聲的時候可以打到0VU, 這個時候看錄音軟體裡面錄到的最大音量,可能會是-14~-10,甚至是-6~-8dBFs都有可能。

前面的例子,可能跟很多朋友現在的習慣不一樣,很多朋友可能都覺得錄得越大越好,只要它不亮紅燈不破就好,覺得這樣比較接近唱片的音量。這樣做可能的問題在哪裡?

我拿我的 TL Audio Mixer 來做實例,開一個信號產生器,送500Hz的sine wave到192I/O的兩組輸出,一組從Mixer的channel line in 經由 main out 送回192I/O,另一組由TL Audio 的 2-track in 經由 Monitor Out 送回192I/O,以下圖片上的三個頻譜分別監看輸出的信號(右下),由 Main Out 送回(左上),由Monitor Out 送回(右上)
Image
第一張圖裡面,信號產生器送出-20dBFs的信號,在 TL audio Line in Gain 0, Fader 0, Master Fader 的狀況下,VU 表的讀數約略是0VU, 大家可以看到圖片中兩路送回的訊號左右聲道都有一點點不一樣大,大概是我全年無休的使用下,真空管跟音量可變電阻都有點老化了。
稍微比較一下三個頻譜,可以看出Monitor out 送回的信號跟原始送出的信號非常接近,我們可以說,對這種恆定的測試訊號來說,TL Audio的Monitor Section在頻率響應這個項目表現得不錯,那麼看經過Channel及Main out送回的訊號,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大的偶次諧波出現在1000Hz, 一點點的奇次諧波出現在1500Hz,由此我們可以窺見TL Audio 這台Mixer 在它設計的工作範圍可能的特色(對於頻響來說)。

Image
第二張圖,一切不變,只有信號產生器這次送出的是-10dBFs的訊號,我們可以看見,Monitor Out送回的訊號跟訊號仍然沒什麼變化,而Channel到Main Out的這一路,出現了一些更高倍數的諧波。(VU表打底了)

Image
第三張圖,一切不變,信號產生器直接送出0dBFs的信號,Monitor Out 依舊很冷靜,而這次的Main Out這路就整個很激烈了。(VU表仍然可憐的黏在那邊)

請問這個測試告訴我們什麼呢?
是不是聲音經過TL Audio的Monitor out都不會變,它是一個很好的Monitor Section?
不見得,因為這個測試只告訴我們在頻率響應方面,在這個頻譜的演算法跟解析度下,看起來還不錯,這個測試不能告訴我們它對大小聲的動態變化會如何反應,它在全頻段的音樂下面表現會如何?
那這個測驗是不是告訴我們,用 TL Audio 這台 Mixer 錄音或是過帶,絕對不能超過怎樣的音量,不然它會失真很多?
也不見得,因為我們真正在處理的音樂訊號,無論是頻率的內容或是音量,都是不斷的在變化,可能你的材料很乾淨,加上了這些泛音內容會變得太毛躁,也可能這些東西剛好幫你的材料錦上添花。這些音樂性的因素,能幫你做決定的只有感官(耳力、品味...)跟監聽環境(喇叭、耳機、房間...),這些測試儀器跟數據幾乎無用武之地。

但是!這個測試確實告訴我們一件事,給它的訊號大小,會影響它加入素材的諧波成份跟比例。

接下來,我叫了一個 BFD 2 的原廠鼓組,跟內建的MIDI loop,這裡附上BFD 2 的Mixer設定。
Image

圖中可以看到我把好幾個Channel的音量都拉小了,特別是BFD的Main Out大概拉到了-9,為何?因為這樣它的輸出才不會破(超過0dBFs),另外,可以看到,我有一些Channel把反相打開了,其他的部份就都是原廠設定。
這裡我想特別提一下,其實鼓組要不要整個對好相位跟時間差,有時候是音樂性的決定,大多數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這些商業軟體的鼓音源(我一開始也是耶),一定是都幫你處理好這些小細節了,其實沒有,把它們分軌過帶出來,就可以發現,很多音源就是錄下來的樣子,如果你喜歡現在一些超清楚超乾淨的鼓音色,可以手動再好好處理這些音源分軌過出來之後的時間差跟相位關係。

我用這一小段Loop,用剛剛測試同樣設定的方法錄了兩個檔案,fader 都放在0dB,也就是說,這兩個檔案可以讓大家聽到第三個圖中的狀況,一個檔案是經過Channel/Main Out錄的,一個檔案是經過Monitor Section,請特別注意大鼓的擊點跟延音,還有hihat的擊點,應該就可以聽出端倪,我有確認過這個至少在AKG K240耳機是聽得出差別的。
請到這裡下載

上例之後,大概可以猜到接下來要說的是什麼了,沒錯,就是Plugin跟Plugin之間的音量設定,為什麼Plugin很多時候聲音差,為什麼電腦混音好像就是沒有硬體聲音好?深度就是比較差?沒錯,硬體有太多地方比電腦混音好,但是事實上聲音差有一半的責任在使用者上。
我們現在使用的Plugin有非常大的比例是在模擬類比的機器,而其他不是模擬類比機器的,裡面還是有某個部分在模擬類比,模擬類比最主要的精神就是模仿類比機器因應音量變化的不同反應,剛剛做過的測試,我把主角換成 Duy DaD Valve 跟 Crangsong Phonix,請見以下三圖。

Image
上圖是-20dBF測試訊號

Image
-10dBFs測試訊號

Image
0dBFs測試訊號

以上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到,Plugin跟硬體對音量的反應相似之處。
問題來了,前面不是說過,要不要有這些諧波成分是音樂性的選擇嘛?
沒錯,但這個說法也已有潛在的危險之處,如果我們錄得很大聲,或是軟體音源的Output就很大,可以想見每過一個Plugin或是硬體,它就會再加上更多的高頻內容,所以如果每一軌我們都Solo來調來聽,單聽都調得很大很好聽,可是一首歌裡面幾十軌加上幾十個甚至幾百個plugin,可以想見高頻的內容也跟著一直堆疊,猜猜結果會是如何?

來一點點基本的物理,我們辨認聲音的遠近,除了大小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頻率的內容,自然界裡面,高頻振動在空氣中的傳遞,能量衰退的速度比低頻快,所以在聽覺上,同樣一個聲音高頻少一點點,聽起來會遠一點點,這個也是盤帶錄音常常聽起來比數位錄音深度好一點的原因之一,盤帶經過dubbing跟混音,在很多次不斷的播放後,高頻的訊號其實會漸漸的有一點衰退。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就是現代錄音流行的Close Miking技巧,聽現場演奏,我們少說也離表演者5米以上,但麥克風呢?麥克風都在他嘴邊或是樂器旁邊沒錯吧?所以錄起來的素材,其實常常就比我們在自然狀況下聽到的多非常多高頻的內容,如果,又用很大的音量經過硬體或plugin,猜猜結果會如何?
加油吧!夥伴
User avatar
許勝欽
MidiMall 實習小天王
MidiMall 實習小天王
Posts: 529
Joined: Fri May 28, 2004 12:21 pm
Location: 台北 樂河音樂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許勝欽 »

哇~
真是用心的分享,強力支持唷! [支持]
User avatar
joshua0505
MidiMall 高級公民
MidiMall 高級公民
Posts: 197
Joined: Wed Feb 20, 2008 5:37 pm
Location: Macau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joshua0505 »

真的是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大師, 謝謝你的分享
我從paul那邊剛入手了這一台mixer, 跟6a搭配真的好, 聲音出來很扎實
謝謝你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PUNKCAN
破50公民...努力升級中
破50公民...努力升級中
Posts: 77
Joined: Fri Dec 12, 2003 5:57 pm
Contact: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PUNKCAN »

厲害~
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


不過最後麥克風我記得錄古典演奏好像不是放在樂器旁邊???
User avatar
stereosurfer
MidiMall Staff
MidiMall Staff
Posts: 167
Joined: Wed Feb 06, 2002 1:53 am
Location: 花蓮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stereosurfer »

看樂器編制跟曲目囉,例如說協奏曲,常常會在針對特定的樂器多收一兩支麥克風,讓演奏的表情可以更完整。
或者國樂也是個好例子,國樂的很多樂器就很需要close miking來補一些聲音,不然這些樂器的音量或是共鳴聲可能很容易被其他樂器壓過。

太康兄~~來幫忙舉幾個實例吧
加油吧!夥伴
User avatar
micky17
MidiMall 高級公民
MidiMall 高級公民
Posts: 159
Joined: Tue Mar 25, 2003 6:38 pm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micky17 »

古典和流行錄音最大不同就是在於古典要的是樂器在空間理所產生的聲音而不是近距離樂器本身的聲音

而古典錄音更重要的是氣氛的營造以及細膩正確的合理性空間重現,怎麼說呢?

如果今天你錄一個鋼琴三重奏,正常來說,Piano Trio絕對不可能在大廳演出(只有在台灣會出現在大廳演出,因為主辦單位得把錢賺回來 XD),所以Mic的架設方式以及之後的混音就不能把這個Piano Trio用Reverb把他送到ConcertGebow或是Berliner Philharmonie去,主要就是氣氛,古典的美就在於氣氛啊 XD

回到大編制,例如樂團,管樂團或是吵到不行的國樂團(XD),這時候你就得把他利用Reverb送到好的音樂廳裡面了,尤其是國樂團,國樂團的動態之恐怖,只有錄過的人才知道,還有聲音的不平衡,都是錄音師頭痛的地方,如何避開嗩吶,讓大家聽得到台笙,中阮的麥克風如何不要有梆笛的聲音,都得慎重架設 XD

Input Gain的控制也是需要費很大的精神注意,為甚麼很多古典的唱片小聲的地方你幾乎聽不到而大聲的地方卻又會可能讓你的耳朵瘋掉,就是古典的曲子非常非常重視表情的呈現,好的音樂家音量大小聲的對比是極其誇張的,所以在gain的控制上面更要小心

anyway,以上只是小弟的胡亂之詞,其實主要是要說 這個懶人包寫的真棒,我可以印下來給學生們嗎 XD
User avatar
Paul Fang
MidiMall 天王大首領
MidiMall 天王大首領
Posts: 13674
Joined: Wed Jan 16, 2002 2:30 am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Paul Fang »

米奇老師你客氣了,古典錄音的master阿
Paul Fang
--真心對待每個人,認真做好每件事--
User avatar
Tacan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Posts: 710
Joined: Tue Jan 29, 2002 12:51 am
Location: 酒鄉澤國..
Contact: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Tacan »

哈...米奇老師已經先講話了...

我繼續偷懶去...
喝酒.抽煙.....吃牛油烤餅看閒書
http://blog.sina.com.tw/studiodizzy
PUNKCAN
破50公民...努力升級中
破50公民...努力升級中
Posts: 77
Joined: Fri Dec 12, 2003 5:57 pm
Contact: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PUNKCAN »

長知識了!
gorion0953
基本公民...大步邁進中
基本公民...大步邁進中
Posts: 49
Joined: Tue Nov 08, 2005 7:20 pm

Re: 關於音量的一些心得整理~懶人包(已更新)

Post by gorion0953 »

這個寫得真好,很有用的文章,謝謝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