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Ivory 使用心得 by 深白

本版是當做各版精華文章的匯集用途, 版主們可以將各版文章轉貼到這一區(只針對文章轉貼,不影響固有的主題與討論串), 網友們能在這裡閱讀到本站網友們精心製作的精采文章.

Moderator: 騷屁股搖搖

Post Reply
User avatar
騷屁股搖搖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Posts: 9504
Joined: Fri Jan 30, 2004 5:17 am

【心得】Ivory 使用心得 by 深白

Post by 騷屁股搖搖 »

Ivory 使用心得 by 深白

http://forum.midimall.com.tw/viewtopic.php?t=12661

這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介紹,一部分評比。

------

Ivory 總共包含三台鋼琴,分別是取樣鋼琴裡最流行的 Bosendorfer 290, Steinway D 和 Yamaha C7。

取樣格式高達 32bit,還取樣了很多真實鋼琴該有的細節,因此三台鋼琴總共佔了 41G,光是安裝十片 DVD 就花了 100 分鐘。所有資料必須放在同一個資料夾,無法拆開放,但是可以只裝其中一兩台鋼琴。(真的有人會這樣做嗎,買三台裝一台......)

另外,由於鋼琴對於硬碟的工作量要求很高,因此不建議系統、錄 audio 或其他發聲數很多的取樣軟體放在同一顆硬碟。個人建議剩下的可以放類似 Atmosphere 這種直接讀進 RAM,不需要硬碟常常讀取的軟體音源。

------

Ivory 使用自己的引擎和架構,和 Drumkit From Hell Superior 一樣,無法用 Kontakt or GigaStudio 等軟體叫出來用。為什麼?因為細節功能太多,目前的這些主流取樣軟體都還不支援,只好自己寫一個。

主架構大致如下:

首先是音色本體。每台鋼琴最多都有十層 velocity,記憶中沒有看過分這麼多的。接下來還有 8, 6 & 4 層可以選擇,以節省系統資源。每一種層數又分兩種,第二種的分配方法比較注重柔一點的部分。

選了主體音色之後,接下來要設定真實鋼琴的細節部分:

1. Release: 要叫自己是名牌取樣鋼琴,就不能沒有 release。(鋼琴鍵放鬆時,琴槌離開琴弦的聲音。)可調大小比例,也可以關閉來節省系統資源。

2. Key Noise: 按下一個鍵時,琴槌敲擊琴弦的聲音。可調大小比例,也可以關閉來節省系統資源。

3. Timbre: 是個 Low Pass Filter。關愈多聲音愈悶。(這個部分設計得不錯,因為我有試過,跟在後面用 EQ 去砍的感覺不太一樣。Timber 的設定可以讓鋼琴變成一台真的是悶得很平均的鋼琴,而不會像是用 EQ 把某段以上的頻率砍掉的加工感。)

4. Dynamic Range: 另一個創新設計。控制弱音和強音之間的音量落差。(跟 velocity 的邏輯是不一樣的,請仔細想一下。)

5. Sustain Resonance: 琴箱和琴板的共鳴,可以用來模擬麥克風收音位置。例如把麥克風擺在琴板下的話,就會收到很多這部分的共鳴;遠收的話共鳴就小很多。有六種共鳴可以選,分別可調整比例多寡,也可以關閉來節省系統資源。

6. Soft Pedal Samples: 這個又是一個創新之處。真的鋼琴踏板踩很輕的時候,感覺跟一般力道踩下去又不太一樣。開這個會消耗更多系統資源,不過在很吵的編曲裡就聽不太出來了。另外,要有支援 CC67 的踏板才踩得出效果,一般只有 CC64 的沒辦法。可以關閉來節省系統資源。

6.5 有一個沒辦法調,但是有新增的是 Pedal Noise,就是踏板本身被踩下去的時候發出的聲音。(不是「痛!」喔。)這個也很棒。

7. Stereo Width: 就是寬度。0 的時候就是 mono 了。他們取樣得不錯,變 mono 的時候沒有 phase 的問題。之前個人都是用 Waves S1 在做這件事。

8. Effects: 有一個 2band EQ, Chorus & Reverb。都只是堪用。像 EQ 最好不要推太多高音,會尖;而如果有像 UAD-1 這種好的 plug-in,要大修大加的話都留給好的 plug-in 做,效果會比較好。(不過這些也還算稱職啦,小用一點點的話。)

9. Velocity: 除了可以調 velocity 弧線,配合使用者個人手感之後,多了一個 DFHS 首創的功能:velocity min/max setting。舉例來說,如果這兩個設定設在 20/100,那麼力道小於 20 的就等於 20,大於 100 的就等於 100,而我們所挑選的十層或六層 velocity layer 就平均分配在 20~100 之間,等於按到 100 的時候就最大聲了。(這個對於部分 velocity 只到 100 的老鍵盤也算是完整的支援。)

------

其他技術性功能方面,buffer size 只有大中小三種可以選。系統愈慢的,buffer 就選愈大,但是相對的記憶體佔得也比較多。另外要轉 key 什麼的也可以直接設定。440 v.s 442hz 的專業設定也有,另外還多了一個 Stretch Tuning v.s. Equal Tuning,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在 google 找一下吧。

畫面本身有 MIDI 燈,亮的時候表示有收到 MIDI 訊號。畫面下為的那台鋼琴是可以用滑鼠點著彈的,不過誰能用那個彈一首歌出來的話,應該可以把康熙字典刻在一粒米上了吧......

------

彈起來如何?像真的鋼琴一樣,流暢無比。詳細評比,請看下一篇。

------

效能方面,盒子上標明最低配備要有 1G RAM,建議值為 2G;然而實際跑起來的時候,一台鋼琴把所有細節都 load 進去、velocity 選十層,也只佔大約五六百 M 的記憶體,並不像官方說的吃得那麼兇。用 7200RPM 的 SCSI HD 跑起來當然很輕鬆,IDE 就不敢保證了。

不過最驚人的應該算是 load 音色的時間了。從什麼都沒有讀取到 load 完一整台鋼琴(包含效果器和細節部分)只要十幾秒。沒錯,十幾秒。實際測量出來的數值在 12~16 秒間。而且如果是先 load Steinway D,再 load Yamaha C7,然後再 load 回來 Steinway D,大概只要 3~4 秒鐘的時間就可以發出聲音了,相當驚人的神速。

我打開工作管理員檢查記憶體佔用狀況;以上述的情形來說,load 完 Yamaha C7 再換回 Steinway D,記憶體被佔用的大小還是只有 Steinway D 的部分,也就是說 Yamaha C7 並沒有佔著不放。這對於想要快速換音色來挑選的使用者來說是超級大福音,因為只要三四秒就可以切換了。

(Kontakt 2 裡要 load 一台 Post 的鋼琴要一兩分鐘。)

------

最後有一個很好玩的東西。Ivory 內建 "Synth Layer",就是有作場的鍵盤手一定知道的,在鋼琴後面疊一個 pad 的音色把聲音補滿一點。有五種 pad 可以選,並可調整音量比例大小。

不過我試用的結果是,這些 pad 都只是還好而已,沒有比別人特別適合搭配鋼琴,其實用別的軟體搭,選擇還更多。當 Ivory 的鋼琴主體部分做得這麼講究的時候,突然附送一個很不搭調的小功能,感覺上有點像是「感謝您購買本公司的賓士轎車。本公司特地附送六罐養樂多,讓您一路上不會口渴」......

------

Ivory 的保護系統有點不同,但沒什麼特別。每台電腦會給一個 Machine ID。把序號、姓名、e-mail 和這個 ID 上網註冊,一分鐘之內就會收到回信;把信裡的密碼輸入程式,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解開前的使用時間是五天整。一套 Ivory 可以註冊在同一位使用者的三台電腦上使用,還不錯。(Spectrasonics 最棒,沒限制;UAD-1 買一次可以給四張卡用;Native Instruments 的可以註冊兩台電腦;Waves 跟 TC Powercore 最爛,買一次只能給一台用。)

接下來是跟其他鋼琴的評比。

p.s.: 想聽官方 demo 請到這裡:http://www.ilio.com/spotlight/?fromFlash=1
User avatar
騷屁股搖搖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Posts: 9504
Joined: Fri Jan 30, 2004 5:17 am

Post by 騷屁股搖搖 »

舊的取樣鋼琴不逼真的地方在哪裡?第一個被發現的是 release。當 GigaStudio 開發出這個功能的時候,當時新推出的鋼琴或吉他取樣音源立刻比之前的邁進了一大步。

後來被發現的有幾個:Key Noise(琴槌敲擊琴弦聲。多了這個有「真的按下去」的感覺,跟沒有比起來差很多);

Pedal Noise(這個可有可無。很多演奏家其實還想避免。不過有會比較真。因為我們是 MIDI,是假的,所以會絕望地捉住任何可以讓我們聽起來變得真一點的元素......);

泛音 harmonics(例如彈一個八度音的時候,二者之間會產生泛音。這是只分別取樣兩個音、然後再分別發出來所做不到的。);

Resonance (琴箱/琴板共鳴。有了才會「看到一台鋼琴在眼前」。)

以上是評比開始前的簡介。

------

除 Ivory 之外,最有名的取樣鋼琴就是 Post Piano 那五套了。這次評比也以它們為主。

大體上的差別,Post Piano 比較遠,Ivory 就是直接在你眼前。近的要放遠比較容易,遠的要拉回眼前就很難了。因此,在這方面,Ivory 的可調整性是比較大的。而也因此,它聽起來比較感人。

另外,Post Piano 整體的觸感比較硬,Ivory 比較軟,要很大力拍下去才會硬。

以細節方面來說,Post Piano 一直到了 Kontakt 2 的版本才有加入 pedal noise, key noise 和 harmonics 等細節,之前的版本都只有 release 而已。因此,Post Piano 能跟 Ivory 抗衡的只有 K2 之後的版本而已。(從 K1.x 升級到 K2 是要錢的......)用之前版本的朋友,就算不買 Ivory,也強烈建議你要升級。

K2 版的 Post Piano 裡,經過一一比對之後,很殘忍地,能留下來被比較的只有比較新的 Emperor 跟 Old Lady。Post Steinway D, B290 和 Yamaha C7 完全陣亡。因此略過不提。(補這句有鞭屍的感覺......)

------

測試的內容是 Post Emperor K2 v.s. Ivory B290,然後是 Post Old Lady K2 v.s. Ivory Steinway D。除了前述的遠近/硬軟差別之後,在各音階彈奏單音,其他聽起來的音質等級是差不多的,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按一個和絃下去的時候,Ivory 就像是一整台鋼琴,相對於 Post 的聽起來像是幾個音組合起來。很細微的差別,但是聽得出來。

另外,Ivory 聽起來是一台「收得很真實的鋼琴」;Post 的相較之下,像是已經「加過料的,mix-ready 的鋼琴音色」。這樣有沒有不好呢?其實未必。

我把自己以前跟現在正在編的歌拿出來實驗。如果是比較有人文味、重視質感的編曲,那麼 Ivory 是把 Post 巴假的;然而如果是抒情搖滾這種很吵的東西,在副歌的時候 Post 其實是比較容易跳出來的,因為它的聲音比較「直接的漂亮,以流行音樂而言」。至於那些 key noise 啦、pedal noise 啦什麼的,鼓跟電吉他這樣催下去的時候最好是還聽得到。

Ivory 在流行音樂的應用上,比較麻煩的是,它的「個性」其實是比較適合拿來彈古典的(最流行的一台是 Yamaha C7),如果要彈流行的話,修不修得出那個 tone 會是個考驗。

不過,照這樣說,Post 就比較適合流行音樂嗎?其實也未必:

1. 只要不是從頭吵到尾的歌,在安靜的時候,鋼琴真不真還是會有感覺的;

2. 不知道為什麼,即使是很吵的時候,Ivory 聽起來還是比較像「一台完整的鋼琴」,Post 還是比較像「一堆音符組合起來」。沒有 A/B test 的話 Post 聽不出問題,然而互相切換的時候就是有那麼一點點差別。

因此,目前個人的看法是,看歌吧。

------

在比對完 Post v.s. Ivory 之後,又做了個實驗,是 VintAudio 的 Ultimate C7 v.s. Ivory Yamaha C7。

個人一直很喜歡 Ultimate C7 的特殊甜度。在這個比對裡也一樣。雖然 Ivory C7 在真實度上遠勝 Ultimate C7,但是那個甜度 Ivory 有點調不出來。

(而且個人覺得,C7 是 Ivory 三台鋼琴裡的罩門。要調到好聽得費一番工夫。)

這個比對突顯另一個我早先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那就是鋼琴的 "body"。

Ultimate C7 的低頻不多,比較突顯的是中頻,也因此聽起來比較甜。而不管它沒有 key noise & pedal noise 等細節,velocity 最多也只有六層,它聽起來是有一個實在的 body 的琴聲。

這點 Ivory 當然是無庸置疑的好。問題出在 Post。Post Piano 聽起來比較遠,因此 body 其實是沒有 Ivory or Ultimate C7 清楚實在的。彈單音的時候不覺得,彈一整個和絃就聽出來了。

而這也不是 EQ 的問題,因為我試著修過,發現你很難用 EQ 或其他效果器把一台琴修得很像另一台琴。至於 body 更是很難修出來的。這個問題讓 Post Piano 在 mix 裡比 Ivory or Ultimate C7 更容易被吃掉。

除非你要的是鋼琴的 attack 聲。那樣的話,Post 是最適合的。

------

最後,差點忘了提一項 Ivory 最重要的優勢。那就是它會發出一些你在真實鋼琴錄音裡會聽到的聲音。英文翻過來是機械噪音。

機械噪音有很多,例如琴桿的關節在動作的時候其實也會有聲音。

Ivory 發出這些聲音的規則是什麼,手冊上沒有很清楚的說明,用聽的也搞不太懂,然而這些雜音大大增加了鋼琴的生命,聽起來很像是在現場收的。(這個這樣說不清楚,可能還是要自己彈才會明白。)如果編曲裡有比較安靜的片段,這些地方會是加分的關鍵。它讓 Ivory 在目前的取樣鋼琴市場裡獨樹一格。

------

說得太多,有點搞不清楚自己說了什麼。不如大家有什麼問題就提出來討論一下吧。
User avatar
騷屁股搖搖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Posts: 9504
Joined: Fri Jan 30, 2004 5:17 am

Post by 騷屁股搖搖 »

用 Ivory 編曲的朋友,過帶時請小心注意......


http://forum.midimall.com.tw/viewtopic.php?t=17034


今天我在彈一首鋼琴,用 Ivory。由於剛剛聽完 Sarah McLachlan 專輯裡的鋼琴,Ivory 相對的聽起來悶悶的、琴槌又有點打不到我胸口,彈起來有點不太爽。所以我把聲音接到 Avedis e27(很屌的硬體 EQ,仿 API 550a,但個人覺得聲音更勝一籌),高頻全部拉出來,琴槌也捉出來,轟轟聲去掉一點,不錯。

突然間我聽見空無一人的房間裡有很多人在低聲討論。

仔細一聽,又沒人了。彈下鋼琴,聲音又出現了。

原來是鋼琴裡有像鋼絲一般亂七八糟的雜音在裡面。每個 sample 都有,彈一兩個小節就變成一堆人在開會了。

我第一個想法是,難道是 Avedis e27 壞了嗎?把鋼琴丟到另一組 stereo out,掛上 Neve 1073 plug-in,也是一樣。

那麼,難道是 Ivory 在製作過程使用了粗糙的 de-noise 程式,留下了後遺症嗎?以至於把高音拉出來的時候,這些瑕疵就變得超清楚?

實驗了半天,突然靈光一現,到 Ivory 的 effect 頁看看 EQ 的部分:11khz 以上拉了 8.5dB。關掉之後就沒事了。

軟體自己附的 EQ 真的能不開就不要開,除非是像 UAD-1 這麼好的。像 Ivory,取樣鋼琴本身一套一萬多元,內建的 EQ 當然很爛。不處理的時候都沒事,再加別的 EQ 就破功,什麼爛瑕疵都像鋼絲聲一樣跑出來,超難聽的。

問題是 Ivory 的設計者自己可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每個 preset 的音色都有開他們自己的 EQ。因此各位編曲的朋友,如果是用 Ivory 彈鋼琴,過帶的時候請記得把 Ivory 自己的 EQ 直接關掉,讓錄音室裡的錄音老師用他們厲害的器材來修。
User avatar
騷屁股搖搖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MidiMall 金牌家族天王
Posts: 9504
Joined: Fri Jan 30, 2004 5:17 am

Post by 騷屁股搖搖 »

Ivory 的第四台鋼琴:The Italian Grand


http://forum.midimall.com.tw/viewtopic.php?t=15927


今天剛裝上。

這台義大利鋼琴的聲音剛好介於 Ivory 原來的三台之間:聽起來沒有 C7 那麼純現代流行,也不像 Steinway 或 Bosendorfer 那樣古典。有熱情的感覺,但沒有到 Bosendorfer 那麼澎湃。

剛好適合我下一張專輯某首歌。所以我蠻開心的。

這台是新作,所以當然有比期三台屌的地方:

12 層 velocity layer(之前都是十層八層)
19G(之前 Bosendorfer 是最多,16G)

害我今天要裝之前才發現要清硬碟......

Ilio 有試聽 demo。有興趣的可以去聽聽。
Post Reply